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新能源电动汽车,但是现在电动汽车在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依然价格不低,都说价钱高的原因是贵在了电池组上,那么到底该如何降低电池的成本,从而真正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售价呢?
其实降低电池成本的方法很简单,现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大部分使用的都是锂电池,在电池技术方面也一直没有重大突破,而且现在国内的电动车电池供应都是集中在几个大型电动车企业。比如比亚迪旗下的惠州比亚迪和宁德时代,所以现在一是受控于电池制造成本居高不下。二是电池制造企业稀少,所以才会让电池成本高昂,如果有更多的车企投入到电池技术的研发,有更多的电池制造品牌出现,相信肯定会对已经形成垄断的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形成冲击,进而降低电池对于电动汽车的成本。
而且现在挪威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碳纤维的储电性能,在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材料得到发掘,那么到时候就像爱迪生知道灯泡发现钨丝降低了灯泡的成本一样,如果有更加低廉大众但是性能更好的电池制造材料出现,那么电池的成本肯定也会下降。
目前已经做到≥10万区间趋同·完全一致需要再等1~2年
问:
新能源汽车何时能完全取代燃油车?
不好解答吧,其实当相同级别的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与燃油车完全一致,燃油车的时代就要彻底结束了;而且一定是市场的选择,是消费者主观的淘汰掉燃油车。那么何时才能实现呢?目前看来已经不需要多长时间,因为高水平的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门槛已经拉低到了“10W”。
在10-15万区间内的热销车99%都是紧凑级轿车或SUV,比如哈弗H6、博越、CS75系列、GS4、逸动PLUS、星瑞等,以及合资车辆竞争力明显减弱的卡罗拉、轩逸、朗逸、宝来等车,SUV基本没有竞争力可言,因为面对的国产燃油动力SUV就已经很强了。
可是在2021年却横空杀出了秦、宋PLUS DM-i/EV,这两台车在上市之初并没有被太看好,因为首期的销量都不算太高;然而这只是产能还没有规划好,随着产能的提升,最近一期的秦系列已经突破2.7万台(单月销量),宋PLUS面对一系列强者仍旧超过了2.3万台,超越的是一系列的国产与合资汽车。
≤15万区间的汽车市占率超70%,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8-15万区间,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,所以10万级别的定位直接降维打击到了8-10万区间的轿车;宋系列的起售价超14万,目前还影响不到10万以内的车辆。也就是说目前8万以下的轿车、10万以内的SUV都还存在“油电不同级”的问题;在10万以内目前没有插电混动汽车可选,能选择的主要是纯电动车,车型可选项并不丰富。
定位由高至低分别有两项紧凑级的帝豪GSe,欧拉好猫、白猫、黑猫,比亚迪海豚,以及更小一些的长安e-Star、科莱威、宏光MINI、朋克多多等车。
然而相同价格区间内的燃油车有紧凑级的轿车和SUV,甚至有些准中型车可选;面对空间的差异似乎还是燃油车更有吸引力,而尴尬的是新能源汽车短期内还很难打造出纯电或混动的同级车,因为制造成本比较难控制。
这个是个好话题,但其实也是一个伪命题。
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也不是从今天开始减少的,过去的几年里,每年的补贴都在大幅的下降,但依然没能挡住车价的更大幅度下滑。三年前一辆车的补贴在十几万 ,车价也在20多万,而今天在补贴只有几万块钱的情况下,车价也只有十几万,而且车辆的性能续航也已经不能同日而语。一句话,电动车发展非常快。与此同时,电动车的成本优势也开始渐渐凸显。在很多地方新能源车成为出租车,甚至是滴滴快车的主力,也能说明问题。
对于新能源汽车无疑想到到的就是价格问题,维修问题,续航问题,充电问题。
新能源汽车相比于燃油汽车这么多的问题都不占据优势。
虽然晚年实施了补贴,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人不愿意接受新能源汽车,如果今年补贴减半,我相信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将会持续下降。
在我看来如果能够解决续航问题,提高维修以及充电的便利性,降低价格成本才能够正在的解决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问题。